语文老师趴下让我诵: 一种独特的诵读体验
语文老师趴下让我诵:一种独特的诵读体验
古诗词的韵味,不应止于纸上墨香,更在于用心体会。而那次语文课上,老师的举动,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诵读之门,让我至今难忘。
那堂课,我们学习的是唐诗《枫桥夜泊》。通常的教学模式,是老师讲解诗意,学生朗读背诵。但这次,老师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——他缓缓地趴在了讲台上。
课堂上,原本嘈杂的空气,在老师的动作下,瞬间变得凝重。我抬起头,看着趴在地上的老师,心中涌起一阵疑惑。他并没有放下教案或书本,而是静静地观察着我们,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。
老师的举动,如同一道命令,指挥着我们的目光。 我们纷纷安静了下来,好奇地注视着老师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的氛围。这时,老师开口了,他并没有朗读诗歌,而是用一种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,给我们讲解诗词的意境,情感和表达手法。那种感觉,仿佛老师不仅仅是在教我们诗词,更是在与我们分享他内心对这首诗的理解。
老师的语气,抑扬顿挫,娓娓道来。他用自己的经历,自己的感受,为我们解读诗句。我们不再只是机械地读诵,而是真正地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,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。 我仿佛置身于枫桥之夜,感受着月色如水,风声阵阵,体会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。
接下来的时间,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授课,而是静静地躺在讲台后方的走廊上,让我们的目光跟着他的节奏,缓缓移动。我们依次站到他身边,感受着他的呼吸,感受着诗歌的韵律。我们用自己的声音,将这首诗读了出来。
这次不同的诵读体验,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。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,以及其中的意境与情感,更重要的是,我体会到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。这是一种更具沉浸感的、更能激发我们内心情感的学习方式。也许,这就是老师想要带给我们的,一种从内心深处去体会诗词的方法。
或许,这样的教学方式并非适合所有课程,但它却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学习世界。那次课堂上,我不仅仅是学习了古诗词,更是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教学魅力,也让我意识到,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,更重要的是感受和理解。